學生選科,家長才是最憂心的一方,擔心孩子所選的主修就業前景如何、知識是否足夠實用、是否一門專業等等。假如一名文理兼優的學生躊躇之後,選讀人文學科,相信會令身邊師長、親友大惑不解,為何不選擇一些更實用的學科,如法律、金融、醫科等等?
根據國際調查發現,全球選讀人文學為主修的本科生人數近三十年間有大幅下降的趨勢,而在香港,報讀人文學科的學生佔大學報名總人數大概 10%,不過本來非人文主修生的學生在大學選讀時挑選人文學科作為主修的人數始終較少。此外,近年在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報考人文學科的學生人數持續減少,包括中西史、地理、倫理與宗教、經濟、旅遊與款待等科目。
要談實用,人文學科絕對稱不上,它並非職業培訓式的學科,畢業之後,讀 IT 的同學至少能學會寫 code、讀生物的同學至少懂得「做 Lab」,但人文學並不如此。人文學的教學內容龐雜,涵蓋文學、歷史、藝術、宗教、哲學、倫理等多個範疇,比起找出特定、單一的答案,人文學期望學生懂得問問題。人文學科所給予學生的不確定性、時刻保持懷疑、對權威的挑戰,對於學生而言是終身受用的寶物。現時,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雙學位課程,能夠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小學英文教師培訓,同時教育學生批判分析,發揮思考空間,一舉兩得。